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的第49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于7月2日在线上播出。
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刘培林发布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展望报告。
报告总结,目前经济运行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,但仍蕴藏风险。问题背后症结在于“气滞血瘀”,即高地方债导致经济和金融运行存在卡顿,对此,解决方法急需一揽子政策,确切的说是急需一揽子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。
刘培林提炼了一些官方发布的关键数据信息:
第一,经济增速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回升,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;
第二,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;
第三,积极方面,产业升级推进,高技术产业、战略新兴产业,这些产业产出的增加速度比制造业整体水平要快,投资速度比整体制造业的速度快;
第四,消费有所复苏,有的机构认为是超过预期,比预期要好,更快的复苏,背后都是有刺激政策。
但他也表示,也要意识到就业、房地产销售低迷,库存高位,房地产投资下降等问题。
刘培林表示,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巴掌才能拍响,一个巴掌拍,另外一个巴掌也拍,甚至力度不大,其实都起不到效果。
“没有财政政策配合的货币宽松有时候强会导致金融风险,所以我们说急需一揽子政策,以地方债是一个牛鼻子,出台一揽子财政政策。现在宏观政策导向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,所以我们本着符合中央的导向,就是更加积极,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起来,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。”他说。
对此,刘培林表示报告有几点建议:
第一,发30万亿国债置换地方债,他表示,这并会不增加全社会的杠杆率,因为这个债已经有了,只是说中央政府发债,从地方政府那里背过来,把负债主体变一些,也能够用低成本的债换高成本的债,这是牛鼻子环节,其实并不增加全中国的宏观杠杆率。
第二,量比较小一点,发四万亿的国债用来消化房地产库存,收储这些形成保障房,这也是国家推进市民化所需要的。
第三,一些重点行业产能过剩,发一万亿国债用来购买这些过剩产能,让它们退出。
第五,发一万亿国债用于支持消费,现在国家有支持政策,但力度还应该扩大。
“我们建议发十年,每年一万亿国债,主要是想借给人口流入地政府,使这些转移人口市民化,今后十年能让十亿人真正实现市民化,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格局就会盘活,能够重新回到增长轨道”他说。
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清华发布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报告,刘培林:提振经济急需一揽子国债政策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